2019-06-27 15:58:35 作者:人民网 来源:网络转载 阅读数:740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这是我们党关于“三农”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最新定位。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首先要贯彻落实好总书记关于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一、深刻理解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重大意义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我们党“三农”思想理论的重大创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在2017年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总书记提出“四个优先”的明确要求。在2018年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和今年“两会”期间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总书记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方针。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释了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重大意义和科学内涵,历史性地把农业农村工作摆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优先地位,是对我们党“三农”思想的创新发展,是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根本遵循。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基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选择。总书记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好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要求我们更加重视“三农”工作。当前,我国农业基础还比较薄弱,农民年龄和知识结构、农村社会建设和乡村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更为突出。统筹城乡发展虽然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城乡要素合理流动机制还存在缺陷,城市对农村人才、土地、资金等要素的虹吸效应仍在持续,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差距巨大。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向第二个奋斗目标迈进,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基于我国发展战略目标的必然选择。总书记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贯穿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基本问题。“三农”向好,全局主动。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在“三农”。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头重头在“三农”。到2050年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基础在“三农”。
二、准确把握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内涵要求
总书记强调,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要求落到实处,要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这为我们贯彻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明确了重点,指明了方向。
要在干部配备上体现优先发展。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的传统。这个传统不能丢。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必须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提高新时代党全面领导农村工作能力和水平。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要懂“三农”、会抓“三农”,分管领导要真正成为“三农”工作的行家里手。要加强“三农”工作干部队伍的培养、配备、管理、使用,把到农村一线锻炼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形成人才向农村基层一线流动的用人导向,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要在要素配置上体现优先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要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农村的机会吸引人、让农村的环境留住人,特别是要让一部分年轻人热爱农业农村。要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解决土地增值收益长期“取之于农、用之于城”的问题,破解“农村的地自己用不上、用不好”的困局。工商资本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要引导好、服务好、保护好工商资本下乡的积极性。
要在资金投入上体现优先发展。乡村振兴是党和国家的大战略,要加大真金白银的投入。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创新投融资机制,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要加快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发挥好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健全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真正提高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和水平。
要在公共服务上体现优先发展。总书记指出,现阶段城乡差距大最直观的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差距大。要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互联互通,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要不断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标准和水平,实现从有到好的转变,逐步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责编:张桂贵、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