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时政 国际 人文 财经 军事 一带一路 健康 企业 理论 法制 教育 科普 房产 公益 +更多

登录会员

还没有会员?注册

北京

天津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

上海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

海南省

重庆

四川省

贵州省

北京

上海

深圳

广州

天津

重庆

雄安新区

成都

杭州

西安

武汉

石家庄

郑州

南京

长沙

沈阳

青岛

济南

宁波

东莞

无锡

福州

厦门

合肥

昆明

哈尔滨

大连

佛山

更多...

勇于担当无私奉献 守正创新不负韶华拉萨市最穷县尼木脱贫摘帽纪实

2019-07-23 15:40:23   作者:  来源:人民网  阅读数:436

拉萨市尼木县委常务副书记赵金祥

越是最艰苦的地方,才能绽放最美的雪莲,也只有最艰苦的地方才能走出与众不同的精彩的人生路。2016年7月,赵金祥积极响应北京市对口支援拉萨总部署,遵从市委组织部、北京援藏指挥部安排,作为一名基层援藏干部领队,带领一行八人来到了拉萨市尼木县,开始了对尼木县为期三年的经济扶贫和医疗援助工作。三年中,个人先后被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奖贡献奖、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促进民族团结先进工作者,所带领支部被北京市第八批援藏指挥部授予优秀基层党组织称号。在三年的援藏工作中,赵金祥勇于担当无私奉献,助力拉萨市最贫穷的尼木县实现了脱贫摘帽,在守正创新中不负韶华,书写了壮丽的援藏诗篇。

尼木县地处西藏自治区中南部,距拉萨市区150公里,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海拔最高的村落达到5500米,是一个半农半牧以农业为主的藏族聚居县,全县辖7乡1镇32个行政村127个自然组,总人口36405人(其中农业人口31004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289户,贫困人口5450人,2015年财政收入仅为5560万元,经济总量在拉萨市各县区排名处于末位,是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上任伊始,赵金祥便听说了在北京援建的四个县区当中“当雄苦,尼木穷”的说法,这使得初上高原的他着实感到了肩上的压力、责任和紧迫感。但他没有退缩,迅速转换压力为动力,以极强的工作业务素养投入工作。彼时,全国脱贫攻坚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首要任务。很快,经过查阅多方资料,结合实地调研,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尼木县,他的脚步走遍了全县所有的乡村,与当地老百姓话家常、聊发展,共谋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良策。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他迅速掌握了尼木县的经济状况,在这高寒缺氧的“第二故乡”,在这扶贫攻坚任务艰巨贫瘠的土地上,打响了创新精准扶贫的攻坚战。

深入开展调研 谋思脱贫对策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可尼木县的穷,却有些扎在骨子里的意思。对于有着多年的农业农村工作经验的赵金祥而言,他深知弄清这个穷的根源才能为下一步开展工作创造前提。三年对于发展产业可为时间紧任务重,所以他在进入尼木县的第一周便开始深入各乡、村、组进行调研。卡如乡,尼木县西侧边界的一个乡镇,紧邻雅鲁藏布江边,自然景色优美,全乡下辖两个自然村,共计245户,1352人,耕地面积近800亩,人均不足0.6亩,以青稞种植为主,为农户自用,不产生直接的经济价值,经测算土地年亩产出仅为1400元,当地干部群众告诉他这里多少年来都是这样的。“为什么不种植经济作物呢?”“农民脱贫增收靠什么?”他的脑海里不断浮现着这样的问题。

吞巴镇,藏文字创始人吞弥?桑布扎的故乡,藏香发源地,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然而却少有人知,“优势资源为什么不能发挥作用?”“有些独特优势的资源为什么不能发展成为惠民利民的产业?”......一个个思考持续涌现。就这样,经过近一个月的调研,他走遍了尼木县的所有乡村。了解了当地的基本情况,总结出了尼木县致贫的主要原因。产业结构单一,生产与经营方式传统,生产、经营、市场要素缺失。其中一产仍是以青稞粮食种植为主的一元化结构,虽然是农业县,但人均耕地占有量仅为0.8亩,农牧民依靠一产产不了现金收入;二产体量小,仅为藏香、藏纸等传统手工业;三产滞后,形成了贫困农牧民增收渠道少,以业脱贫乏力和转移就业困难的局面。

立足产业扶贫 推行三产联动

发展产业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更是群众持续增收稳定就业防止返贫的关键。在掌握了第一手材料后,经过认真思考,赵金祥便确定了自己三年的工作重点,首先要为县里谋思一个产业发展规划,确定主攻方向;二是围绕主攻方向,实施一批重点项目,建立产业发展体系;三是引进产业龙头企业,培育一批当地新型经营主体。围绕总体工作目标并结合调研实际,提出了“补短板”,以市场为导向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发展藏鸡、牦牛、特色种植三大主导产业并提出了“3213”产业发展规划(“3”实施三年行动方案;“2”在北部三乡发展牦牛标准化养殖与产品深加工区,在中部平原两乡(镇)发展以设施农业、藜麦种植为主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区;“1”即建成沿318国道以果品产业为主融合发展的沟域经济产业带;“3”即发展设施农业、牦牛、藏鸡三条产业链)夯实主导产业扶贫基础,实施优势产业全覆盖;“拉长板”,以“文香故里”为核心品牌,引入沟域经济发展理念,发展全域旅游,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丰富以休闲农业和生态田园综合体为主的新型农业经营业态,实现贫困农牧民就地转移就业和增收渠道多元化,弥补人均占有资源少的劣势,走三产联动、融合发展的新路!很快,他的思路得到了县里的肯定,经尼木县九届县委二次全会研究并下发《意见》指导全县产业发展,为县域经济、扶贫产业有序发展和援藏重点项目精准持续建设奠定了基础。

思路明确后,摆在他面前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调整产业结构,尤其是在种植业方面。来自大桃之乡平谷的他首先想到了发展以大桃为主的果品产业,家乡的大桃产业支撑了全区农业的半壁江山,每亩效益可达一万元以上,如果能成功引进,这里的农民亩效益可净增十至二十倍以上。“拉萨缺水果,但这里是高原,栽桃树能行吗?”方案一提出,他便听到了来自于各方面的反对声音。“改是唯一的出路,只有试了才知道行不行!”他回答,一切都是未知充满挑战的,但他想在这三年里为当地藏族同胞干点事,留下些有用的东西,一旦成功,尼木产业发展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他没有停下脚步,心中激荡着“为民谋福多壮志,敢叫尼木换新颜”的想法。

他调阅了尼木地区近十年的气象资料,发现本地的常年积温与平谷相似,昼夜温差大,利于果品品质,结合调研中也发现了当地有几百年的野山桃,这使得他的信心更足了。随后,他邀请了北京平谷果品办技术人员来到尼木考察,很快制定了具体苗木引进及技术人员“组团式”技术支持的相关方案,并将方案融入到了北京市“十三五”计划外援藏资金使用项目中。同时,依托县内特有的旅游资源优势和一三产融合发展的理念,提出了尼木县贫困农牧民搬迁安居精准扶贫和特色沟域经济建设项目。

2017年清明节前后,从北京平谷引入的精品大桃八个品种共计一万株,在尼木县全部栽植完毕。尼木三四月份的天气反复无常,时而烈日炎炎晴空万里,时而狂风大作尘土飞扬,且是气压、含氧量最低,是高原反应最强烈的季节,赵金祥挂心树苗的存活情况,几乎每天都会出现在地里,仔细观察苗木的生长情况,随时根据苗木的状态研究实施了高原防风、防晒、防旱的具体措施和具体办法。按他的话讲,当时着实是捏着一把汗,撑着一股子劲儿。功夫不负有心人,五月下旬栽植的苗木成活率达到了90%,从地里回来的路上,他流出了激动的泪水。现如今栽植的苗木已成功挂果。卡如乡卡如村第一书记扎西说:“村民们每天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从没想到脚下的土地可以种出‘金元宝’,如果只是按照传统的种植青稞,土地效益极差,增收十分缓慢。就在大家愁眉苦展的时候,赵金祥书记给我们带来了新思路,在大桃种植以及合作社经营中,大家的钱袋子鼓起来了。”

如今的卡如乡,已经成为318国道边上的现代版的桃花源。在苗木栽植培育的过程中,赵金祥按照既定规划,在长达40公里的沟域经济产业带内,在项目设计内容中,本着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依托项目建设区千年核桃树和百年桃树林背景及农牧民养殖藏鸡的传统,重点建设了以新栽植大桃、樱桃、葡萄、藏鸡保种育种基地及建档立卡贫困户标准化养殖基地为主的休闲农业和以尼木县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为主体的观光农业发展区、以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主体的藏式风情民俗接待和特产品展示展卖区、以国家森林公园为背景的森林体验区、依托项目区现有温泉资源,开发建设了温泉生态园、实施了沿途高海拔地区贫困农牧民搬迁工程、建设了藏香体验园,形成了“两园一路”的发展格局,搭建了产业发展平台,有效提升了接待能力,实现了一二三产的有效融合。

产业发展了,但多年的“三农”管理经验告诉他,这对于发挥产业效能促民增收实施精准扶贫只是万里长征迈出的第一步。最终的成功还需要在推进农村改革和转变经营管理方式、建立经营机制上下功夫。接下来,他将中央一号文件对发展现代农业的指导意见及当前党的精准扶贫理论与推进农民合作经营的实践进行了紧密结合,成立了以项目所在地乡镇党委书记为主要负责人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农牧民专业合作经营机制,将党建扶贫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他多次深入村、组同当地干部群众进行交流座谈,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推动了当地第一宗土地流转,实现流转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贫困农牧民由传统的产业农民转化为了产业工人,实现了收入的多元化,即土地流转收益(每亩1400元,相当于原来全年总收益)、工资性收益(每天平均60-80元,当地用工标准)、资产性(房屋用来与经营公司联合办藏家乐租金)、经营性收益(股份分红)收益四种收益。

统筹资源优势 助力精准扶贫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脱贫攻坚需要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发挥资源禀赋的联动作用。在实际工作中他清醒地认识到,针对尼木县的传统现状和所面临的脱贫攻坚艰巨任务,产业结构调整是基础,但成功与否更在于引入和培育新型经营主体,这也是当地生产、经营、市场要素缺失,产业传统,结构单一的,脱贫乏力的重要原因之一,更是他极为关心的事情。两年来赵金祥充分利用北京后方和本地资源先后引进北京北控清洁能源有限公司、北京顺鑫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航天五院神州绿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七芝堂集团等国家级产业龙头企业入住尼木县,以参股和技术合作等方式参与新建项目经营,并加快培育本土经营主体。形成了“政府搭台、贫困农牧民主体、企业专业化经营”的项目运营保障机制,并建立了“直接带人、经营联户”的精准扶贫机制。

脱贫摘帽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持续力量。在赵金祥的实践中,尼木的项目建设总体上遵循三项原则,一是突出扶贫效果与持续增收相结合的原则。短、中、远期增收措施搭配,即着眼当下,注重项目实施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增收的短期拉动作用;又立足长远,留下可持续发展项目,实现可持续增收。二是注重产业结构调整和经营体系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在受援地短板上下功夫,实施产业定位,为每个建档立卡贫困户确定一条产业增收渠道,同时考虑谁来经营的问题,确定经营主体,保障项目经营效果。三是坚持集中打造和带动全局相结合的原则,在实现与项目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精准对接的同时,体现项目建设对整体扶贫的拉动作用,通过项目拉动推进全县农业供给侧改革进程,全面实施产业结构调整。但更重要的是通过项目创新,带动当地干部群众发展经济,实施精准脱贫的观念进行革新。

目前,重点项目的建设已全面投入运营,并陆续受到了良好的效果。2017年项目所在地卡如乡建档立卡贫困户专业合作社及卡如村集体共计收入368.59万元,2017年项目建设期内实现分红,全乡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增收近3000元,达到脱贫线标准。2018年由由域上和美文化旅游集团与建档立卡贫困户贫困户合资的经营公司已于8家旅行社签订合同,年内计划接待游客5万人次,实现利润300万元,贫困社员户均增收达到10680元,同时将带动县内藏香及雪菊、藜麦种植、糌粑加工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173人脱贫增收,进而整体拉动全县农业产业调整增收惠及3.1万农牧民。

赵金祥的父母亲已经70多岁了,母亲长期心脏不好,房颤,2017年的时候做过手术,老人家还没有完全康复,赵金祥就返回西藏了,临出发前他只能把照顾老人的重担交给了妻子,叮嘱妻子道:“替我照顾好父母,这样我才能在西藏更好地开展工作。”因为高原干燥的环境和川菜为主的饮食习惯,2018年5月赵金祥因为肛周脓肿做了手术,同年9月心脏出现问题住进拉萨市人民医院,在ICU待了四天,被检查出心脏早搏和间歇,也不敢跟家里人说,每次家人发出微信视频,他都是谎称在开会悄悄挂断,心里的苦只有自己清楚,他也不想把这些事情告诉家人让家人担心。尼木县委书记杜国君说:“赵金祥同志对于我们尼木县的发展鞠躬尽瘁,每一名本地干部都看在眼里,是援藏干部的楷模也是我们身边的榜样,对于尼木县的产业发展付出的努力,尼木县人民群众都记在了心里。”

在开展的“组团式”医疗医疗工作中,成功推进了县人民医院二乙创建工作。三年来,共计开展各类手术共计200余台,其中80%填补了尼木县人民医院手术空白,县医院综合服务与诊疗水平显著提升,收住院患者较同期增加约17%,普通门诊量增加约10%,危重病人转诊率下降约40%;同时率先开展的各种疼痛治疗和舒适化医疗,如关节腔注射、无痛分娩、无痛人流、无痛胃肠镜等在拉萨市各郊区县里首屈一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紧紧扭住发展这个促使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第一要务,立足资源、市场、人文旅游等优势,因地制宜找准发展路子,而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严寒缺氧何所惧,扎根高原写春秋”,赵金祥的敢想敢干、创新项目建设思路,推动尼木县脱贫攻坚工作“着眼当下,立足长远”,走上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迈上了新的台阶。 一次援藏行,一生援藏情。在赵金祥的所有工作中,始终以“神圣国土的守护者,幸福家园的建设者”为座右铭,能为祖国的边疆建设贡献一份力量,就是无悔的人生。(作者:拉萨日报记者 孙靖宇)

中国时政新闻网由人民时政通讯社主管主办        登记证号码:70435809-001-03-19-9
联系方式:       邮箱:zgszxww@126.com        电话:00852-31159538        传真:(852)2125 5320        地址:九龙红磡鹤园东街3号卫安中心11楼8室       
商务合作:       内地合作联系方式:zgszxww(微信)        Unit 8.11/F. Guardforce Centre,No.3 Hok Yuen Street East,Hung Hom.H.K        地铁:黄埔地铁站A出口
Copyright © 中国时政新闻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200169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