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时政 国际 人文 财经 军事 一带一路 健康 企业 理论 法制 教育 科普 房产 公益 +更多

登录会员

还没有会员?注册

北京

天津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

上海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

海南省

重庆

四川省

贵州省

北京

上海

深圳

广州

天津

重庆

雄安新区

成都

杭州

西安

武汉

石家庄

郑州

南京

长沙

沈阳

青岛

济南

宁波

东莞

无锡

福州

厦门

合肥

昆明

哈尔滨

大连

佛山

更多...

湟源:向着康庄大道昂首前进

2019-07-23 18:03:49   作者:  来源:人民网  阅读数:440

  巴燕乡上浪湾村搬迁新貌

  给29户脱贫光荣户奖励三轮式拖拉机。王晓生 摄

  南京六合区雄洲中心学校爱心资助湟源县精准贫困户学生。

 

  脱贫了!摘帽了!

  喜讯传来,湟源全县上下沸腾了。激动之余,回首齐心协力坚强走过的脱贫攻坚之路,每一个日日夜夜所付出的点点滴滴,瞬间都化为了细雨,浸润着所有人的心田。

  在省委省政府和西宁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湟源县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断坚定“四个自信”,把脱贫攻坚作为“两个维护”的生动实践,深入实施“五四战略”,奋力推进“一优两高”,攻坚三年达到脱贫摘帽标准。

  培育“新”产业

  发展特色产业,利用优势资源,结合国家级粮改饲及草牧业试点,投资6480.9万元的扶贫饲草产业园建成运行,带动饲草种植农户615户,年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实现了产业园带动贫困户在家门口致富增收。

  发展到户产业,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投资3443.58万元,以“到户+资产收益”两种方式,实施1850户6377人到户产业资金项目,实现没有经营能力和发展产业难的贫困人口长期增收。

  发展村集体经济,编制146个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以公司化运营方式,投资4945.09万元的7.2兆瓦光伏扶贫电站项目实现全部并网发电,在壮大58个贫困村集体经济的同时,带动贫困户稳定增收。投资3520万元的88个非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全部落地实施,扶贫项目已经成为村集体经济“破零”的主导力量。

  发展乡村旅游,深入挖掘县域生态、文化、资源优势,投资2100万元实施7个贫困村乡村旅游扶贫项目,带动890户3115人增收脱贫。2018年,把上胡丹村作为全县乡村振兴的试点先行村,先后落实2150万元,以点带面助推全县脱贫攻坚。

  补齐“硬”短板

  围绕“生态宜居”目标,2014年以来,整合资金4.78亿元完成32个贫困村“高原美丽乡村”建设;2015年以来,借助国际农发基金扶贫资金,投资9713.7万元实施农业、水利等5大类9个子项目,8个乡镇81个行政村9534户农户受益;2016年以来,利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投资1536.8万元,在42个贫困村配置了生活垃圾收集转运设施等;2017年以来,筹资2.45亿元,实施48个贫困村道路硬化、走教点、村卫生室等提升改造项目。

  实施易地搬迁项目,生态脆弱、居住条件恶劣、地处偏远的16个贫困村、236户755名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全面完成。积极谋划后续增收产业,通过开展技能培训等办法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实施交通电力等项目,投资1.84亿元,实施农村水利水保工程25项;投资1.21亿元,实施交通扶贫项目18项;投资1.9亿元,彻底消除贫困村“低电压”问题;投资1350万元,实现全县146个行政村全部宽带覆盖。

  提升“软”实力

  医疗方面,把开展医疗扶贫放在突出位置,投资1704.4万元,实施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所中心村卫生室项目,新建和维修62所村卫生室,为10所乡镇卫生院和58所贫困村卫生室配备了医疗设备,全县村医覆盖率达到100%;落实“一免十减”等惠民政策,为4946人(次)贫困患者减免各类费用62.91万元;落实“十覆盖”健康扶贫措施,受益人群达到20万人(次)。

  教育方面,累计投入2995.74万元,完成农村教育项目27个,乡镇教师数量占到全县的43.7%,农村教育教学环境不断改善。坚持“全面覆盖、精准到人”原则,累计资助贫困家庭学生5769人(次)共732.84万元,发放生源地大学生助学贷款3208.8万元,惠及学生5475人次。

  “兜底”保障方面,认真落实分类施保政策,对无劳动能力家庭、60岁以上老年人、重度残疾人和长期卧床病人,增发保障金22567人(次)158.46万元;发放医疗救助金2074.5万元、临时救助金1331.9万元、困难残疾人生活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1193.23万元、农村老人高龄(70周岁以上)补贴2697.5万元;发放农村低保金19812人(次)共3351.1万元、特困供养金1343人(次)共1029.7万元。

  科技就业等方面,投资115万元实施牛羊繁育、蔬菜种植等科技扶贫项目7项。每年选派近40名科技人员深入35个村开展科技指导服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举办挖掘机、烹饪等实用技能短期培训班225期,培训贫困人口3563名,转移贫困人口就业3600人(次)。开发贫困人口公益性岗位76个,累计安置96人。设置生态管护员岗位556个,实现贫困人口就业328名,年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

  文化电商方面,投资1623.8万元,实施106个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新建和改造提升工程,举办书画摄影比赛等各类惠民文艺演出300余场次。推动“互联网+扶贫”,建成9个乡镇级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站和41个村级服务点,尝试搭载“邮乐网”网上销售农产品,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与此同时,“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助力脱贫攻坚。

  紧紧抓住被列为全国33个县之一、全省唯一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县的机遇,出台制度23项,成为全省首个彻底解决宅基地历史遗留问题的县。在全省率先编制完成146个村级“多规合一”规划,实现了“村村有规划、建设有依据”。在全国率先出台《湟源县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指导意见》,盘活利用了闲置宅基地,增加了农民财产性收入。

  金融扶持助推扶贫。

  58个贫困村投入2900万元互助资金,累计发放互助资金贷款2072户1.2亿元,有效破解了农民贷款难、小额信贷门槛高的问题。落实好“530”贷款政策,统筹安排900万元作为风险防控资金,为符合条件的1814户贫困户发放“530”贷款5186.5万元。依托县级融资担保平台,以“金融机构+担保平台+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模式,累计为566户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农户担保贷款4.08亿元。

  内引外联促成大扶贫格局。

  做好东西部对口协作,建立与南京六合区年度互访对接等工作制度,签订帮扶协作框架协议。2017年以来,双方党政主要负责人实现互访5次,各行业开展人才交流157人(次)、培训482人(次)。落实援助资金1600万元,完成援建项目8个,“爱心超市”顺利落成开张。

  抓好结对帮扶,积极构建“双帮”工作体系,以“一对一”“多对一”等形式,结成帮扶对子2403对,做到“结对不丢村、帮困不漏户、户户见干部”。

  注重各方协作,通过实施扶贫志愿者行动计划、组织23家民营企业与58个贫困村开展“百企帮百村”等活动,吸纳就业622人,累计帮扶资金及捐助物资折价382.53万元。

  如今,党员干部对脱贫攻坚的思想认识和政治站位大幅提高,履职能力、纪律观念不断增强,贫困群众自力更生的理念和积极进取的信心进一步树立,全社会共同推进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已经逐步形成。


中国时政新闻网由人民时政通讯社主管主办        登记证号码:70435809-001-03-19-9
联系方式:       邮箱:zgszxww@126.com        电话:00852-31159538        传真:(852)2125 5320        地址:九龙红磡鹤园东街3号卫安中心11楼8室       
商务合作:       内地合作联系方式:zgszxww(微信)        Unit 8.11/F. Guardforce Centre,No.3 Hok Yuen Street East,Hung Hom.H.K        地铁:黄埔地铁站A出口
Copyright © 中国时政新闻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200169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