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时政 国际 人文 财经 军事 一带一路 健康 企业 理论 法制 教育 科普 房产 公益 +更多

登录会员

还没有会员?注册

北京

天津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

上海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

海南省

重庆

四川省

贵州省

北京

上海

深圳

广州

天津

重庆

雄安新区

成都

杭州

西安

武汉

石家庄

郑州

南京

长沙

沈阳

青岛

济南

宁波

东莞

无锡

福州

厦门

合肥

昆明

哈尔滨

大连

佛山

更多...

“网红”景点不能一红了之

2019-07-23 18:56:28   作者:  来源:人民网  阅读数:484

一些地方通过“网红”景点吸引游客的想法可以理解,但一定要做好景区流量管理,同时加大创新与投入,让游客进得来、留得住、玩得好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眼下,除了传统热门景区,一些新晋的“网红”景点也让不少游客争相去“打卡”。

各种各样的“网红”景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与互联网社交媒体兴起有关。以前鲜为人知的小众景点,借助抖音、快手、微视等短视频平台与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工具,在网上广泛传播后,光顾的人群迅速飙升,短时间聚集起大量人气。巧用网络打出名声,让“养在深闺”的美景为人所识,从旅游营销创新上来看,很有新意。

但也有“幸福的烦恼”。每逢周末或公共假期,一些“网红”景点常出现被过度消费的场景:方圆几平方公里的湖,从早到晚有十多万人赶着去游玩;古镇老街,游客摩肩接踵,每挪一步都要费好大劲儿……

想去“网红”景点凑个热闹,本来无可厚非,但弊端也显而易见。超过接待能力的客流,让旅游景点、景区商业门店提供的服务与产品质量,难以维持在正常水准;自然环境也有可能遭到破坏,影响文化传承与生态保护。这些问题值得重视。

一些地方通过打造“网红”景点吸引游客的想法可以理解,但一定要搞好景区建设,让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地域的人在景区里都能玩好。一些“网红”景点游客实际容量与可承载人流量有落差,原因就在于景点基础设施、产品规划设计和开发不科学。道路太窄、休息点过少、登山步道太陡、缆车数量不够、可玩的娱乐设施不多等等,都会导致拥堵。只有加大创新与投入,不断增加景区载客量,提升管理服务水平,才能让游客进得来、留得住、玩得好。

此外,适度的景区限流,既能让景区文物和自然资源获得足够的保护,又能让游客获得更安全、更良好的游览体验,这个法子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采用。比如,故宫施行限流政策以来,更好地提升了游客体验,增进了游客对国粹与传统文化的体认。

游客也要树立理性健康的旅游理念。前不久,网上一则“教你一天中如何走遍15个‘网红’景点”的旅行攻略引发热议。有网友质疑:走马观花式的“打卡”有什么价值呢?确实,这种快餐式旅游失去了旅游的本真之义。旅游不是哪里人多就往哪凑热闹,除了一饱眼福之外,更应是一种精神之旅,去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去感受大自然鬼斧神工对人类的馈赠,去鉴赏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不断丰富游客自身的精神世界。(齐志明)

《人民日报》( 2019年07月17日 19 版)

中国时政新闻网由人民时政通讯社主管主办        登记证号码:70435809-001-03-19-9
联系方式:       邮箱:zgszxww@126.com        电话:00852-31159538        传真:(852)2125 5320        地址:九龙红磡鹤园东街3号卫安中心11楼8室       
商务合作:       内地合作联系方式:zgszxww(微信)        Unit 8.11/F. Guardforce Centre,No.3 Hok Yuen Street East,Hung Hom.H.K        地铁:黄埔地铁站A出口
Copyright © 中国时政新闻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200169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