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23 20:32:42 作者: 来源:人民网 阅读数:472
7月11日,额敏县康景农业专业合作社社员在老风口打理景观树。陈晨 摄
7月的新疆塔城地区老风口,是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白天深呼吸,晚上数星星。这里良好的生态环境已悄然成为塔城地区的一张绿色名片!”这是塔城地区老风口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管理中心护林员祁卫民的切身感受。
老风口地处塔城地区托里、额敏两县交界处,是世界著名的风区之一,过去常常刮起10级左右的大风,夏季飞沙走石,冬季大风卷着积雪向来往车辆“横冲直撞”,人员、牲畜伤亡情况时有发生。
20多年来,一代代塔城人矢志不渝、无私奉献,在风口植树,在荒漠上造林,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绿色奇迹。“昔日的老风口,如今成了当地百姓的‘幸福口’!”7月11日上午,塔城地区老风口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管理中心副主任邵仰文说。
植树造林 阻击风沙
在老风口生态林区,来自塔城市阿西尔达斡尔族乡赤汉格尔村的村民金光玉承包了2000亩林地、800亩耕地。“我在这里承包林地的目的就是以地护林,让成活的树不死!”金光玉说,“我种植的800亩玉米,加上补助的钱,一年也有七八万元收入。”
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金光玉至今还清晰地记得10多年前刚来老风口时的场景:“夏天还好一点,春秋季节这里的风沙大得很,有时候一刮起来,把车的油漆都给打掉了,冬天风吹雪时,你甚至看不到前面一两米远的路面。”
为改善老风口的生态环境,从1993年起,国家和自治区批准托里县老风口生态工程立项,开始种植沙枣树、榆树、杨树等生态林。在自治区计委、财政、林业、交通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塔城地委、行署组织塔额盆地各族群众与风沙进行搏斗,全地区共出动义务工53.3余万人次。经过20多年的治理,老风口区域生态建设面积达12.6万亩,生态治理效果显现。在老风口的必经之路、省道221线两旁,已形成28公里长、3公里宽的防护林带。
目前,“乔灌草相结合,片带网一体化”的区域性防护林体系在老风口已然成型。昔日狂风如猛兽的老风口,近年来再也没有发生因暴风雪造成的伤亡事故。
在老风口生态林区,省道221线两旁的林带里树木繁茂,长势喜人。
风小了、树多了,环境改善了。近几年来,处在老风口的托里县多拉特乡冬古列克村,迁走10多年的上百户村民又搬了回来,按照生态林、经济林和农作物间作模式,重新在老风口扎根、生活。
绿色银行 惠民利农
7月10日,走在额敏县康景农业专业合作社景观树种植区,满眼的绿色让人心醉。
“你们看,这千亩林地既是一处天然氧吧,又像‘绿色银行’,每年能给我们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看着一棵棵枝繁叶茂的景观树,合作社负责人陈强感到很欣慰。
看着这满眼的绿色,谁又能想到地处老风口的这里曾是一片风沙成患的不毛之地。10多年来,额敏县组织全县干部群众在这里进行了多期生态林工程建设,植树面积达5万亩。“陈强在这里承包了1100余亩生态林,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让这里变成了一道生态屏障。”额敏县林业和草原局造林股股长李云波说。
陈强是额敏县玛热勒苏镇克孜勒阿更村村民,2002年,他拿出家中所有积蓄,承包生态林地,开始播绿。
陈强全家齐上阵,修路拉电、开荒修田、挖坑捡石、土壤改良、围栏护地……克服了风区多变的恶劣气候,陆续种上了11万棵榆树,成活率达98%以上。
经过10多年的呵护,在陈强栽种的1100余亩林地,现如今能时不时看到野兔、野鸡、黑颈鹤、斑头雁等野生动物出没。
2014年,陈强成立了额敏县康景农业专业合作社,在老风口生态林带空闲地铺设了滴灌带,栽种了苹果、桃树等林果和大小叶白蜡、红叶海棠、夏橡等景观树,并在树下套种苜蓿、果菜,养殖鸡鸭鹅。2015年春天,陈强从内地“取经”回来后,对1/3的树木进行了多种嫁接。如今,该合作社已种植12万余棵景观树,涉及26个珍贵树种,建设成为当地规模最大的景观树种培育、供应基地。
“去年,销往伊犁、克拉玛依、昌吉等地的1000多棵景观树,每棵卖到了800元—1100元,实现了播绿和增收的双赢。”谈起景观树的销售情况,陈强笑得合不拢嘴。
“在合作社的带动下,目前村里已有贾修报、吴立新、范遵同等6家林业户栽上陈强免费提供的2万多棵景观树苗,享受到免费技术服务和产品联销,发展种植面积500多亩,6家林业户都实现了增收致富。”克孜勒阿更村村委会主任彭景瑞说。
看好这里发展前景的还有托里县农民,张保国就是其中一位。2017年,托里县多拉特乡冬古列克村村民张保国在老风口承包了600亩生态林,他在林间套种苜蓿、打瓜。感受到了种植生态林的好处,也看见了茵茵绿树之下,前来旅游的人逐渐多了起来。张保国从今年开始在林带安装滴灌带,他说:“我要让这600亩林地成为我家的‘绿色银行’。”
持续发展 再写华章
“老风口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已全面显现。昔日风蚀严重、令人生畏的戈壁荒滩,如今已是道路通畅、树木繁茂、瓜果飘香,变成了一片绿洲。”谈起老风口的变化,塔城地区林业和草原局党组书记杜江涛说。
老风口生态区内,草场植被由单一的旱生植被逐渐过渡到了多样的中生、湿生植被,出现了野兔、狐狸、野鸡、黑颈鹤等各类飞禽走兽,生态环境日趋好转,局部小气候也发生明显改善。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新疆分院研究员鲁天平说,塔城地区老风口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的建成,有效地控制了公路风雪灾害,保障了公路畅通,区域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据统计,仅2012—2014年冬,同样受老风口风带影响的省道201线玛依塔斯路段风雪封路75次,清理积雪1225万立方米,营救车辆3411辆,营救人员13470余人次,而省道221线的老风口生态治理区路段并未发生因积雪阻断道路现象。
鲁天平说,总结塔城地区老风口20多年来的治理经验,在多带式防护林结构模式不变的情况下,将原有的生态防护林宽林带、大网格逐步更新改造为小网格、窄林带,可以更好地发挥其防风阻雪作用,更大地提升生态效益。选择适合本地环境的树种以合适的防护林更新复壮技术模式,丰富防护林体系的树种、结构及类型等,是老风口生态防护林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研究重点。
为使老风口生态区实现可持续发展,塔城地区林业和草原局在老风口生态区实行“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依托林地资源的生态环境优势和独特地理优势,以科学技术为支撑,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空间,开展农、林、牧、旅游等多种项目的复合经营。
“我们将在老风口建设经济发展与观光并重的生态农业观光园、青少年生态科普教育基地、全疆最大的生态植物园。”谈起老风口生态区今后的发展方向,杜江涛信心十足。
生态文明建设永远在路上(记者手记)
当塔城地区老风口这一抹深绿展现在世人面前时,人们为之震撼、为之赞叹。
从一棵树到一片“海”,从飞鸟不栖、黄沙遮天的茫茫荒原到苍翠连绵的生态宝地,老风口人书写了一段绿色传奇,为我们探索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引领的发展新路,创造了一个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事例,筑就了一道以改善生态环境、防风阻雪、保障交通、涵养水源为目的,通过以地养林促进老风口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屏障。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上,人人可为、人人当为,凭借点滴汇聚,美丽中国的宏大目标才能实现。
在老风口采访的几天里,记者看到“护绿人”的工作何其平凡、单调。但他们说,守好了树木,也就稳固了生态安全。他们用一个个坚持不懈的微行动,为大好河山涂抹上了一道又一道明快的色彩,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的绿色福利、生态福祉,助力在美丽中国长卷上写下绿意盎然的新疆篇章。(陈 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