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时政 国际 人文 财经 军事 一带一路 健康 企业 理论 法制 教育 科普 房产 公益 +更多

登录会员

还没有会员?注册

北京

天津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

上海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

海南省

重庆

四川省

贵州省

北京

上海

深圳

广州

天津

重庆

雄安新区

成都

杭州

西安

武汉

石家庄

郑州

南京

长沙

沈阳

青岛

济南

宁波

东莞

无锡

福州

厦门

合肥

昆明

哈尔滨

大连

佛山

更多...

资源化利用让建筑废弃物变废为宝

2019-07-22 16:41:23   作者:  来源:人民网  阅读数:565

  广东省政协委员、台盟广东省委会常委容锦(右二),台盟广东省委会参政议政委员会委员、台盟省直总支部委员吴嘉欣(左二),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产业化中心主任李建新(左一)做客人民网《界别圆桌汇》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与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新建、修建、拆除与重建等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建筑废弃物,成为环境保护的一大隐患。加之城市土地资源稀缺的限制,越来越多的建筑废弃物将“无处安放”。

  但广东省政协委员、台盟广东省委会常委容锦,台盟广东省委会参政议政委员会委员、台盟省直总支部委员吴嘉欣,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产业化中心主任李建新,日前做客人民网《界别圆桌汇》时表示,建筑废弃物其实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如果对其进行资源化综合利用便可“变废为宝”。

  预计2020年堆至22层楼高

  合理处置建筑废弃物刻不容缓

  作为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建筑废弃物包括了土地开挖垃圾、道路开挖垃圾、旧建筑物拆除垃圾、建筑工地垃圾和建材生产垃圾五类,主要是由渣土碎、砂石块、混凝土块、沥青块、废金属料等组成。

  “目前,广东省每年的建筑废弃物高达1.3亿吨,但受土地资源稀缺的制约,城市建筑废弃物堆填区建设速度难以跟上建筑废弃物的增长速度。”根据相关调研,吴嘉欣预测未来几年广州每年将产生4000万吨建筑废弃物,而深圳每年产生的建筑废弃物将超过9000万吨。

  如果按照1万吨建筑废弃物堆高五米将占地三亩的标准进行测算,广州每年产生的建筑废弃物将占地1.2万亩。而深圳若在中心区垂直填埋处置,每年9000万吨的建筑废弃物将堆高至16.3米,到2020年将堆高至65.4米,相当于22层楼的高度。

  在此形势下,寻找一条自然友好、合法规范、科学有效又经济合理的建筑废弃物处理处置之路显得极其迫切。

  可喜的是,国内相关法律法规对建筑废弃物进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要求已明确。其中,《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规划纲要》提出加快建设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系统,《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也提出,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基本建立建筑废弃物回收和再生利用体系。

  合理利用“放错地方的资源”

  建筑废弃物也能变废为宝

  现阶段我国建筑垃圾处理方法一般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新建建筑垃圾堆放场所,将建筑垃圾掩埋或倾倒至固定场所,第二类是将建筑垃圾再生,使用建筑垃圾再生设备将建筑垃圾粉碎、加工成可以再次使用的建筑建材。

  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建筑废弃物再生处理的方法将更环保节能,分类将更彻底,利用率将更高,破碎后成品骨料的杂质含量将更少,品质将更优。

  “城市建筑废弃物与城市生活垃圾、工业垃圾相比,具有量大,毒害相对较少和综合利用率高的特点。因此,建筑废弃物又被认为是‘放错地方的资源’,是建筑行业的‘第二资源’。”吴嘉欣介绍,根据我国制定的《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要求,建筑废弃物处置要实行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的原则,并鼓励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优先采用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产品。

  因此,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产品也进入加快研发阶段。

  当天,李建新便带来两个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产品的研究样品,其中一个可以通过土壤固化将难处理的砖渣或淤泥处理,未来可做道路的水稳层,另一个则可以结合海绵城市建设,用作透水的砖。

  “我们可以将建筑废弃物理解成是一种城市矿产资源。”李建新认为,只要将制度建设、运营管理、应用示范等各环节打通,建筑废弃物不仅能成为优质的矿产资源,还能实现节能减排,助力今后绿色建筑、绿色建材的推广。

  完善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机制

  推动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

  即使不断推进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但容锦也坦言:“我国建筑废弃物的处置仍处于简单化、无序化的状态,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率偏低。”

  据统计,目前广州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仅约3.3%,深圳综合率也只有22%。

  容锦认为,建筑废弃物的管理体制不合理,责任分工不明确,处罚力度不够。“按照建筑废弃物的处理规定,如果发现违法行为就是几千块到两万块钱之间的罚款,与它实际违法取得的利益相比是九牛一毛,差距太大了。”

  其次,从建筑废弃物的产生源头到最终去向的管理环节仍不完善,没有产生一个开放的链条,也没有形成闭环。“改变这个机制的最有效做法应该是谁污染谁治理。 ”容锦建议,各级地方政府应加快落实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相关法规政策,明确主体责任,实行全过程监管连单制。

  而吴嘉欣则建议,广东应加强和周边城市的合作沟通,实现区域协同发展。“现在深莞惠3+2经济圈、粤港澳大湾区等城市群的形成,有利于跨界跨地区合作,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合作的协调机制,合理配置各地社会经济资源、土地资源等。 ”

  同时,随着轨道交通的建设与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办法也有了更多可能。

  李建新建议,粤港澳大湾区可以共同搭建一个淤泥渣土挖填的信息化的平台,对整个过程进行信息化监管,以防胡乱倾倒、偷排漏排等问题,加强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构建城市生态文明。


中国时政新闻网由人民时政通讯社主管主办        登记证号码:70435809-001-03-19-9
联系方式:       邮箱:zgszxww@126.com        电话:00852-31159538        传真:(852)2125 5320        地址:九龙红磡鹤园东街3号卫安中心11楼8室       
商务合作:       内地合作联系方式:zgszxww(微信)        Unit 8.11/F. Guardforce Centre,No.3 Hok Yuen Street East,Hung Hom.H.K        地铁:黄埔地铁站A出口
Copyright © 中国时政新闻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200169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