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22 19:41:55 作者: 来源:人民网 阅读数:510
长征精神在薪火相传中生生不息
——“记者再走长征路”重庆行见闻
七月十七日,酉阳南腰界革命根据地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会师纪念塔。这座纪念塔,高20.6米,总造价152.8万元,是酉阳全体党员干部捐资修建的。
7月15日,綦江区石壕红军烈士墓,“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重庆站在该地举行启动仪式。
7月15日,綦江区石壕镇,采访团队踏着红军走过的路,寻访当年红军的足迹。
7月16日,綦江区永城镇中华村王良故居,记者正在参观王良故居。
7月17日,记者在酉阳南腰界革命根据地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司令部旧址采访。
7月18日,秀山雅江镇江西村红军洞遗址,李木富儿子李之文在红军洞前讲述父亲救治红军段苏权的故事。
7月17日,酉阳南腰界革命根据地红军井,居民正在红军井旁洗衣服。此井分为三个水池,饮用水池、洗菜池、洗衣池,方便居民使用。
7月16日,綦江区永城镇中华村,游客正在家庭农场体验游玩。该村2019年以来接待游客近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50余万元。(本版图片均由本报记者龙帆摄)
7月15日,位于綦江区石壕镇香树、高山、皂泥3个村交界处的红军桥。红军桥原名两河口大桥。
今年是红军长征出发85周年,也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
7月15日至18日,由中宣部组织开展的“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走进重庆。80名央媒记者和16名市属媒体记者在綦江区、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三地开展为期4天的采访,记录长征精神催人奋进的时代力量。
烈日下重走长征路、风雨中探访红军洞、老宅里倾听军民鱼水情……采访过程中,一个个红军故事感动了记者,也感召着一代代人在平凡岗位上弘扬长征精神。他们是退休老人,是乡村老师,是第一书记,他们让长征精神永葆青春。
“秀山花灯名嘴”叶天君,74岁,双目近乎失明。18日,他被人搀扶着走上讲台,声情并茂地讲述段苏权将军和秀山老农的血肉情缘。他介绍,去年,他在秀山各中小学、乡镇、企业宣讲红军故事达100场,受到热烈欢迎。
让长征精神代代相传,青年人也迸发出强大力量。
在酉阳南腰界镇,记者聆听了杨胜学和何立双的讲解。杨胜学已经在南腰界红三军司令部旧址讲解34年,如今,他的徒弟何立双逐渐成为讲解的主力。这位39岁的乡村老师每到周末,都会志愿讲解红军故事。何立双表示,长征精神的力量,在薪火相传中生生不息。
“作为第一书记,要带着村民讲好王良故事。”綦江区永城镇中华村第一书记杨义的一番话,让记者感受到这位37岁的第一书记的一腔热血。在采访中,杨义对红四军军长王良的事迹侃侃而谈。她说:“每个时代都需要英雄的力量,王良‘英勇善战,屡建功绩’的精神已经成为当地村民干事创业的精神动力。”
参加采访的媒体记者,以80后和90后居多。在采访中,大家不时会交流为何在和平时代再走长征路。其中,一位记者的回答令人印象深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一代人要走好一代人的长征路。今天,我们沿着红军的足迹缅怀革命先辈,重温伟大长征,是为了在新的长征路上,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本报记者 赵迎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