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23 15:39:56 作者: 来源:人民网 阅读数:486
拉萨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杜建峰
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
很多人一直很羡慕西藏的孩子,总感觉90%以上的学生都有大学可以上,这就说明西藏的教学水平很高吗?
一些拉萨的中学生考上了北大、清华,而真正到了北京,学习还是很吃力的,这能真正代表我们的教育成果?
拉萨地区尤其是农牧区的教师,大家很努力,可学生成绩总是上不去,如何体现教师的职业幸福指数?
......
作为北京市第八批援藏干部以及教育援藏人才的总领队,杜建峰一直在思考:如果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如何才能不辜负这三年的援藏情?如果不能直面这些问题,如何体现共产党员的担当?对于援藏的这三年,杜建峰自始至终的观点就是: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抓铁有痕,踏石留印。
科学规范的教研制度在拉萨生根发芽
教研即教育研究,是指总结教学经验,发现教学问题,研究教学方法。如果不重视教研,教育教学则只能停留在初级阶段,而一段时间以来,拉萨教育系统的教研工作停留在较低水平。对于这些,有着拉萨教育系统十几年工作经验的尼玛卓玛很是头痛,市教研所甚至常年配不齐教研员,现有的教研员队伍普遍年龄偏大……作为新任的拉萨市教研所所长,尼玛卓玛一时间很是感觉无奈,无从下手。转机,随着杜建峰的到来而出现了。
2016年,杜建峰作为北京市第八批援藏干部以及教育援藏人才的总领队来到市教育局,分管市教研所。在杜建峰的指导下,市教研所于当年年底做方案,借助于拉萨北京实验中学的平台,开展教研队伍系统的科学规划和培养计划。
“在杜建峰局长的指导下,全市教育系统确定了拉萨北京实验中学、拉萨江苏实验中学、拉萨北京中学、拉萨市四高作为教研活动的基地校,依托北京援藏学校设立的高中学科基地校、主要依托援藏教师建立的兼职教研员机制,正帮助拉萨市建立起一整套规范的教学教研制度,从数学、物理、地理、政治、英语、化学等多个学科入手。尤其是三批160多名援藏教师,长期耕耘在拉萨市的受援学校,讲公开课示范课、组织听评课教研活动,承担班主任、教研组长等职务,一对一、手把手地帮助学校当地老师拓展视野,提升意识,查找问题,改进方法,极大地提升了受援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把引入援藏教师的输血模式切换到了培养当地教师的造血模式,从根本上促进了拉萨教师队伍的业务提升。尤其是2017年以来,援藏教师普遍承担了年级组长、备课组长、班主任等岗位角色,广泛参与市县两级教研活动,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教研,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带徒弟、带队伍。”尼玛卓玛告诉记者。时年,由援藏教师李建梅指导的拉萨北京实验中学教师毛顺花荣获自治区唯一一个“全国中小学第四届中小学实验说课一等奖”,这是拉萨本地教师成长成才的一个缩影。
一支“带不走的高素质队伍”已经在拉萨市生根发芽,一套科学规范的教学教研制度已经在教师队伍中深入人心。教研队伍完善了,孩子们的成绩也取得了突破,以拉萨北京中学的高考数学成绩为例,2018年平均分提高了20多分。
智志双扶的宏志班圆寒门学子求学梦
说到“以教脱贫”,拉萨北京实验中学首创的京藏宏志班可谓是一个创举,是“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记者最早结识当雄县格达乡的贫困户子女措吉是在2016年的秋天,时年9月,她和班里30多个孩子首次到北京游学,这是她第一次走出西藏、走进首都,记者清晰地记得当时的措吉一脸懵懂,对于首都北京的一切都感觉那么好奇,兴许如果不走出去,她们会一直认为拉萨和北京应该是一样的。游学后的措吉有感而发,在日记本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不走出去,家就是你的世界;走出去,世界就是你的家。’作为牧区长大的孩子,从走出拉萨走出西藏的那一刻起,我们看到了世界的精彩,看到了自己的差距,要改变家庭贫困的现状,就是要好好学习,将来走上成才报国的工作岗位,这些都才会有了可能。感谢首都人民给了我们这样的机会!”
宏志教育,最早在北京发源于广渠门中学和宏志中学,是专门为贫困家庭学生开设的一种集教育、资助、就业帮扶于一体的特色教育,志在帮助贫困家庭学生励志立智,通过个人的健康成长发展,帮助家庭走出贫困,更好地回馈回报社会,进而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宏图寄党恩,志远为国强,赤诚报社会,是激励、引导人穷志不穷的学子们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
在北京和拉萨两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杜建峰的积极奔走下,拉萨教育局在拉萨北京实验中学初一年级设立了西藏历史上第一个“京藏宏志班”,面向拉萨市精准招收建档立卡户学生31人,为班级配置优质师资力量、教学资源,量身设计课程体系,定期组织游学活动,通过教育资源倾斜帮助贫困家庭孩子更好更快成长成才,北京援藏指挥部承诺每年为每一个宏志班投入专项资金50万元。2018年,京藏宏志班进一步扩大规模,从一个班级变成了3个班级,从初中拓展到了高中,100多个建档立卡家庭的孩子们融入到这个大家庭中。孩子们更是不负众望,不到一年时间,全班成绩从刚入学时的年级倒数第一一跃成为年级第二名。
交流交往交融,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形象在孩子们脑海里不断深化,京藏两地一家亲的情感在孩子们心中不断升华,“宏图寄党恩、志远为国强”的成长道路在孩子们的脚下不断延伸……
既挂帅又出征书写无悔援藏路
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到了拉萨以后,杜建峰才发现,自己不仅仅是来拉萨教育局任党委委员、副局长的,迎接他的还有另外几个头衔:北京援藏指挥部党委第九临时党支部书记,这是北京援藏指挥部专门为在拉萨北京实验中学的50名组团援藏教师团队设立的;一年以后,组团式援藏拓展至4校70名教师,这个职务变成北京援藏教育人才党总支书记;再过半年,新的任命又来了,北京援藏教育人才领队。也就是说,除了要做好拉萨教育局副局长的本职工作,杜建峰还是近70名北京“组团式”援藏教师的总负责人,援藏教师团队工作上的统筹规划指导,党建上的学习活动宣传,生活上的吃喝拉撒睡,一样也少不了。此时的杜建峰,更像是这个“大家庭”的“家长”,对于这些,拉萨北京实验中学副校长刘军也深有感触:“如果让我来评价杜建峰局长的话,我觉得应该是思长远谋全局,既挂帅又出征。先说党的建设方面,在杜局长的指导下我们学校成立了临时党支部,主题学习、政治教育形成常态化;再说校园文化项目建设,在援藏指挥部的支持下我们启动了这个项目,后来因为进度缓慢还被杜局长批评过,‘保质提速’是杜局长给我们的要求,也是对我们的一种鞭策和鼓励;最后要说的是杜局长对于所有工作的负责态度,与以往的重规划轻落实相比,杜局更习惯于盯全程,任何事情都是既挂帅又出征,从不会半途而废。”
2017年11月11日,对于包括杜建峰在内的所有北京援藏干部而言,是个惊心动魄的日子。就在这一天,北京市昌平区职业学校对口支援拉萨市第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尹志平老师突发主动脉夹层,生命垂危。从送往自治区人民医院诊断,再到医疗转机转运,再到安贞医院抢救,再到术后康复的全过程,杜建峰全程参与,在他看来,所有的援藏干部包括教师都是“大家庭”中的一员,来了西藏,有去必须有回,既然是一家人,那就一个都不能少。
三年援藏行,一生西藏情。“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无论在哪里,都不能忘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无论在哪里,都要对得起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重托。”三年的援藏生涯即将结束,杜建峰在自己的工作笔记上写下了这样几句话。(作者:拉萨日报记者 孙靖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