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20 11:27:27 作者: 来源:人民网 阅读数:558
走进本溪市溪湖区彩屯街道彩进社区,映入眼帘的是粉刷一新的楼体和刚刚更新的89个单元门,两条平整的沥青路将小区与周边相连,不远处的休闲广场上居民在遛弯儿和娱乐……这是溪湖区早期棚改小区维修改造工程带来的成果。工程自去年9月开工至今,进展顺利,现已完成总工程量的80%。
溪湖区早期棚改小区相对较多,存在设施陈旧、物业管理滞后等问题。2018年9月,在中央、省、市的大力支持下,溪湖区启动了早期棚改小区维修改造工程,共涉及5个城区街道的23个社区、588栋楼,惠及4.6万余户居民。如何做好维修改造以及改造后管理、维护工作,成为摆在溪湖区委、区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溪湖区是如何破解这道难题的?
小区怎样改,群众说了算,党组织引导协商谋划
为做好早期棚改小区治理,溪湖区委坚持“百姓的事百姓办”,按照“居民最大化参与”原则,健全完善社区党组织引导的协商共谋机制,充分调动小区居民的参与性和积极性。
“在社区住了13年,各方面问题较多,好不容易盼来改造工程,怎么改?得充分征求居民的意见。”彩进社区党委书记张宏麒说,为了让居民真正从改造中受益,社区成立了由社区党委、工程质量监督队、物业和业主委员会组成的红色管家议事会。
红色管家议事会深入居民家中发放调查问卷,召开20余次会议现场征集民意,把居民诉求都摆到桌面上。
社区14号楼旁边原是一片杂草丛生的空地,改造时是建停车场还是健身广场,两种意见僵持不下。社区党委一户一户地进居民家征求意见和解决办法,把居民代表、物业、工程质量监督队组织在一起,面对面讨论具体规划。最终,以修建停车场为主、四周设置健身路径的方案得到全体居民一致赞成。
社区居民金洪喜说:“小区现在路平整了、上下水通畅了、楼道亮堂了,看着回家路上一盏盏明亮的路灯,大伙的心也跟着亮堂了。”
早期棚改小区很多没有物业,借维修改造之机,溪湖区引导这些社区推进自助式物业管理。
在社区党委的领导下,党支部、业委会、自管小组全员出动,挨家挨户讲情讲理,清除违章搭盖,腾出路面空间,发动居民支持改造,最终说服大家,确保改造工程顺利开工。
烂路面改成沥青路,菜地被全部清除,改造成的停车位比小区车辆还多;改建200米文化墙,安装了路灯,铺设了燃气管道,设立了文体小广场……改造完成后,社区完全变了样。
溪湖区委、区政府还要求各街道动员所有社区,在辖区范围内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代表、居民代表作为工程质量监督员,主要负责随时对小区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进行监督,及时向上反映百姓需要解决的问题等。截至目前,100多名义务监督员活跃在施工一线。
7月7日上午,在河西街道太平社区,几名工程质量监督队的居民代表一边查看施工用料,一边对记者说:“作为工程质量监督员,我们感到自豪的同时也感受到了责任,我们一定配合政府做好工程质量监督,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管理、维护有共建单位帮忙,党组织领导多方参与
党组织引导的协商共谋机制为早期棚改小区维修改造凝聚了合力。改造后管理、维护工作以及居民的生活等问题怎么办?答案是共建。溪湖区委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党组织政治功能,在5个城区街道全面实行“大工委”制,符合条件的24个社区全面推行“大党委”制,健全完善党建联席会议等8项制度,选聘33个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兼职工委、党委委员,形成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政府主导的多方参与、共建联创的格局。
彩北街道矿材社区成立社区“大党委”后,共建单位本溪市拘留所主动参与社区会议和主题党日等活动,帮助居民协调解决垃圾清运、自来水管道维修等问题。
溪湖区总工会与区人社局、辖区企业联合,争取50余万元为彩屯街道彩玉社区建设了“工业风”职工文化广场等,打造工青妇协同创新发展阵地,社区面貌也随之焕然一新。此外,还建立了2家集就业指导、职业介绍、网络招聘、信息发布、技能培训为一体的社区人力资源超市,先后组织分类就业招聘会99场,帮助2000多名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
为消除困难群众“能上楼,住不起”的后顾之忧,溪湖区民政局积极落实社会救助各项配套政策,从采暖补贴、电价补贴、医疗救助、就学援助等方面,特别是通过采暖救助政策、减免困难群众60平方米以下全部采暖费用等措施,共救助符合非集中供暖补贴条件的城乡低保户、低保边缘户4355户,发放取暖救助资金201.04万元,被居民赞为“暖心工程”。